特選專題 從2016年熊本地震簡單解釋地震與其災害

從2016年熊本地震簡單解釋地震與其災害

日本大部分地方處於地震帶,居民對地震的認識及預防能力都較高,相比之下沒有處於地震帶的人自然對地震的了解較少。2016年在九州熊本發生地震後網絡上出現了不少錯誤的論述或對地震的錯誤理解,本文以筆者在日本生活過的經驗,嘗試從簡單角度出發,希望能提供較正確的資訊,減少對於地震的誤解。 

熊本城地震後狀況

一. 震級和震度 

在談及熊本的地震前先解釋一下日本所用於表達關於地震強度的制度。日本的氣象單位在公佈地震程度時可簡單分為震級和震度。震級用以表示該震源的規模,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級數愈大一般而言對環境和人類影響愈大,而跟大部分人所知道的一樣日本都是用黎克特制去表示。至於震度是表示某一帶區域受地震影響的程度,每一次地震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震度,震度愈大一般來說對該地區的影響愈大。日本所用的震度等級主要分為7度,其中5和6再細分為強和弱。從過去經驗而言震度1-2度或會有體感,3度開始比較明顯,4-5度已經開始出現走動的困難。制度自1949年導入以來錄得7度的地震只有4次,包括95年阪神、04年新潟、11年東北和16年的熊本地震。 

二. 地震的即時影響 

16年熊本地震主要圍繞九州較中部的地方,由4月14日晚開始,到4月16日深夜一次達7級的強震,持續到當晚過百次有震感的地震,震源亦由熊本縣變成熊本縣和大分縣兩個。在影響方面,地震令熊本縣交通幾近中斷,一部分地區斷水斷電,少部分地區出現房屋倒壞等較嚴重的情況。與311地震相比,震級明顯比較低,所以即時造成的損害也較少。更重要的是,當時對日本東北部最大的破壞其實是海嘯,實際上不少樓宇在經歷日本震度制度中最高的7度後仍然屹立不倒。 

三. 餘震和二次災害 

很多沒有生活在地震帶的人對地震後的災害概念理解並不多,認為只要地震後沒有即時危險就等於安全。在16年熊本地震中,第一次在熊本縣14日晚發生的地震震級只有6.5級,當時日本的氣象單位估計之後的一星期會有較第一次地震較弱的餘震,結果在16日深夜發生了一次震級更高的7.3級地震,氣象單位其後指該是地震才為今次的本震,14日晚只是前震。事實上在311地震的本震前亦有震級較低的前震,除了前震和本震外亦有餘震,餘震會對已經造成結構損壞的樓房作出更大的破壞,加大倒壞的危機,同時亦會破壞水電煤氣等管道,如果下雨的話更會大幅增加出現山泥傾瀉的機會。有經歷過大地震的人表示,在第一次地震後應盡快準備緊急用品及逃至安全地方避難,因為水電等供應斷絕等二次災害可能會在地震幾小時後才出現。 

四. 地震的預測 

發生地震後網上有不少人為往後發生地震的機會作出預計,包括指出今次地震震源分佈在中央構造線斷層帶,今次地層或會引致未來十數年更大型和廣泛的地震。311地震發生前日本的專家普遍不會認為該地區可以發生如此大震級的地震,所以政府在危機對應的想定時亦沒有為如此大型的地震作出過充分的準備,引致地震後被批評反應不夠理想。2015年小笠原諸島的超過8級地震亦創出該地表深度最高的震級紀錄,綜合過去的歷史資料,科學家不斷進行分析、修正對未來數十年地震的預計,作出更適合的預防。雖然日本的建築物不斷增強對地震等天災的對抗能力,然而近年的報告指出一旦關東一帶出現7級左右的地震,首都一帶仍然會有極為重大的災害。這裡想帶出的是,作出預計當然是沒有問題,但也不應完全依賴於預報訊息,應該時刻為自身安全作好準備。 

311地震後受嚴重破壞的田老觀光酒店,於2013年決定保留作震災遺構,2016年完成保存工事後一部分公開給公眾參觀

有關311地震4年後現地訪察見聞的延伸閱讀
https://toyocm.com/news/?p=189

- Advertisement -

更多相關文章看一下
向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