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動漫 香港活動 專訪覆雨翻雲主筆鄺志傑先生 冀新作能成為當代經典

專訪覆雨翻雲主筆鄺志傑先生 冀新作能成為當代經典

R:首先恭喜新作成功出版,據悉成積相當理想,是否經已達到你的個人期望?

鄺:其實已經超出自己預期,以限量版為例,一千套原本預計需要到星期日才完售,結局星期六早上已告完售,自己對此成績非常滿意。

R:武俠漫畫對香港人不默生,但亦可算是離我們已經很遠,以全新作品計算,上一部新作大概要數到二千年左右推出的絕代雙驕,畢竟二十年過去,今日重推新作,有否擔心過讀者口味已經改變,甚至乎武俠在港漫歷史上已變成非主流?

鄺:出書前其實有過這方面的擔憂,但香港畢竟武俠文化雄厚,而且在銷情理想下,貌似這種擔憂是有點過慮。

R:談到文化根基,我們會從歷史上看到,不同世代武俠漫畫均有其成功之處,回看80年代,當時讀者要求簡單而有動感的武俠作品,黃玉郎先生首創量化武功招式,金鐘罩,電光毒龍鑽等等均用層數或重天數表現招式威力,及後一直演變,至絕代雙嬌年代,除招式名稱均具詩意,亦會細緻描述武功特色,諸如妙絕三式,移花接玉,無相天魔等都有其意義。銷量上亦相當成功。

到了鄺志傑這一代,你認為有什麼要素是當代武俠創作所必需呢?

鄺:在我個人而言,過往的成功模式就是過往,時代一直在進步,相對於打鬥埸景武功招式,我更着重於武俠精神,何謂俠之大義,武者堅持,人物的背景故事,立埸思維,故事內容往往更需要比武打部份更為精彩,故事才更有意義。埸景表現上,我亦一直追求漫畫分鏡亦要具電影感,務求令作品更有層次。

R:近代誇平台作品成為世界潮流,歐美,日本均有改篇作品且相當成功,參考香港過往經驗,以往誇平台製作中,有別於國外,香港製作方相對強勢,改篇方式內容改動均由改篇團隊控制,其餘持份者意見鮮有受重視,但在互聯網世代中,除原作者外,讀者也對作品會有一定批判權利,在創作過程上,有遇到不同方面的壓力左右創作空間嗎?

鄺:在這方面,我基本上沒遇過什麼壓力,持份者方面,黃易的太太對我的製作團隊相當信任,給予我們相當大空間處理由文字轉成畫作的必需改動,要知道我們是在做漫畫而並非小說插畫,表達方式需要轉變令讀者更有投入感,但我們仍會保證,作品並不會改變故事主軸,絕對有平衡原著跟改變上的平衡,不會辜負原作方的托付。另外對於一般讀者方面的意見,我們仍會虛心聆聽支持者的聲音,製作團隊在過程亦會小心參詳,不過仍會保持自己風格,展現屬於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部份改動中,原著是以順敘形式表達的故事,我卻用倒敘方法去說明前因後果,這些就是為用畫作說故事的必要改動。

R:既然要說個人風格,其實武俠世界本來就是一個人一個武林,林庸、古龍、黃玉郎、馬榮成跟你都會有自己見解,不過畢竟馬榮成才是監製,大家在思維上有過意見相左的時刻嗎?如果有又如何處理?

鄺:坦白講,這種情況還是有出現過,但監製其實都旨在表達意見,並無干涉我的創作,反倒是過程中我並非受壓反而是受益方,記得在創作初期,受書期壓力所限,我嘗試把故事以快速的方法推進的時候,馬榮成先生卻提醒我起承轉合的重要,故事有鋪墊才能令內容更豐富,十分興幸馬榮成先生有適時輔助但同時尊重團隊製作方向,過程中我亦獲益良多。

R:對作品未來有任何期盼嗎?馬榮成的風雲的成就是否你的目標?

鄺:當然會是目標之一,雖然現階段只簽約一段6期的短約,但個人仍期望有日覆雨翻雲能電影化和電視化,並且由我本人親自監制則最完美。

後記:不容否定,當今世代在資訊娛樂一日千里,武俠類故事已非當今唯一選擇。但同時武俠世界卻在華人文化圈內從未遠離,過往二十年,雖然武俠漫畫曾經離我們這麼遠,但電視上及網絡上總會見到數之不盡的金庸改編作,其實原來偶爾它仍會跟我們走得那麼近。

隨著時代變遷,要傳承武俠文化,未來仍需要由後晉創新,不能永遠走在金庸古龍背後,常言道好的開始乃係成功一半,雖然覆雨翻雲仍屬一部改編作品,但是誰能及料下一代武俠宗師會否是由改編前人經典開始呢?

- Advertisement -

意見募集

我們正收集關於本網站和所有記事的意見及提議,如有任何想向我們表達的都可以透過電郵(contact@toyocm.com)直接聯絡。

關注我們

191追蹤喜歡
4追蹤者追蹤
8追蹤者追蹤
0訂閱者訂閱
- Advertisement -

更多相關文章看一下
向您推薦